九上牌雪域冬虫夏草——中华瑰宝
2019年6月30日(视频) ..
商家宣称所售冬虫夏草生长海拔超过5000米的说法不可信
—青藏高原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方能生长冬虫夏草吗?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方基本不能长出虫草了 有些商家为了别出新裁制造卖点,宣称自己所销售的冬虫夏草海拔超过5000米或生长在5000米以上的雪线地带,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很吸引人,熟悉虫草的顾客都知道,高海拔地区的虫草确实比低海拔地区的虫草品质要好,用于治病与保健的功效自然也不一样,但是这种说法经仔细推敲后发现并不成立,也不可信,本站负责人曾于2010年6月底至7月中旬赴国内最高海拔虫草产区—西藏那曲实地考察虫草货源,结合在产地考察的实际情况,在此将其中涉及虫草生长海拔高度的信息向大家说明,有三点: 1.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方出产虫草的数量就非常少了;那曲几个产虫草的县平均海拔在4100-4500多米之间,虫草生长海拔高度基本上都在4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太高的县反而不出产虫草,如那曲安多县平均为5200米,那曲班戈县平均为4700多米,但安多县与班戈县就不出产虫草。 2.不符合产区藏民采挖虫草的习惯;藏民采挖虫草不可能专挑某一高度的挖,采挖虫草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一般是选自己熟悉的地方挖,看哪可能长的虫草多就在哪挖,看哪路好走就去哪挖,藏民去海拔超过5000米地方采挖虫草的机率是比较小,另外藏民们把挖到的冬虫夏草大多都混在一起,不可能专门挑海拔在5000米或以上的地带挖虫草并单独存放起来。 3.虫草生长需要合适的水、土与植被,熟悉地理知识的人应该知道,终年积雪的雪山只有在海拔越过5000米才会出现,而且海拔太高,山上的石头没有足够的风化,地面的土层太薄或者没有土层,有的只是沙砾,且地面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冻状态,试问这样的环境能有好的植被生长吗?没有合适的水、土、植被,如何长出冬虫夏草,因此海拔太高反而不利于虫草长生,如果海拔超过了5000米,虫草反而少了。..
为什么青海玉树能出产优质的虫草?
玉树冬虫夏草品质好的原因冬虫夏草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其生长的地理环境,产地的地理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所出产冬虫夏草的品质。青海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源头就在这里,这里高山耸立,河网密布,气候高寒,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左右,很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
青海青稞酒史话
大约在2亿多年前的三迭纪后期,轰轰烈烈的晚印支运动爆发,开启了青藏高原北部以内陆造山运动为主要形态的时代。地壳运动蔚蔚壮观的巨大能量,使这里的海水退尽,陆地抬升,山系拔地而起,终于形成了“世界屋脊”北部的雄浑气势。感谢上苍的慷慨恩赐,青海高原的崛起,不仅孕育了昆仑山、祁连山等雄伟高峻、冰河垂悬的著名山系,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波涛汹涌、浩气荡然的著名江河,而且也给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平台。我们的先民就是凭借着这个历史平台,在水草繁茂,土质肥沃的三江源土地上开拓出生活,续写着历史。谱写出一幅幅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被世人称为琼浆玉液的青稞酒,就是伴随着先民们的生活轨迹而流传下来的千古佳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的名句。它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那雄伟的风姿,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其实,岂止是黄河,在青海广袤的大地上,那长江之水,澜沧江之水,无一不是滋育华夏文明的乳汁。在长江、黄河的广阔流域,各族劳动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处三江源头的青海,古代文明同样悠悠璀灿,被作为新石器时代文化标志的彩陶,我省就曾出土了10万多件,曾从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到卡约文化,彩陶造型之多样,纹饰之繁缛,艺术之精堪,令人叹为观止。而其中瓷、樽、缸、壶等酒具陶器的考古发现,更是令人震憾。这些考古的发现,也是青海酒文化发展源渊的实物佐证。透过风雨苍茫的历史轨迹,我们仿佛看到约4000多年以前,勤劳而勇敢的先民们在逐射麋獐、捞捕鱼蚌、刀耕火种之余,借着夕阳的余晖、在滔滔的江河湖畔围篝火而踏歌、举樽把壶,饭餐肉酪之美食,畅饮粮食之精华,酝酿出三江源具有地域风韵和民族特色的酒文化。酒、是苍茫而雄浑的青海高原的魂魄。青海酿酒,不仅与大量的弥足珍贵的考古发掘而证实,也被历代的正史野传而记载。《青海通史》记载:“青海的酿酒业由来已久,早在齐家文化和卡约文化时期就有陶质酒器。两晋南北朝时以饮酒为时尚。……晋隆安四年,南凉秃发乌檀将万骑袭姑臧时,曾置酒于朱门上,鸣鼓以飨将士。南凉贵族喜欢饮酒,秃发乌孤就是因酒醉骑马摔伤而死的。在青海历史上,隋炀帝西巡可谓是一件壮举,而在炀帝西巡途中大猎于拔延,大宴于金山是两项重要的活动。贵族围猎,不仅猎取珍禽异兽,更有美酒佳酿作伴,以壮行色。至于金蛾山下大宴群臣,更是少不了酒的。如此记载,可见青海酒文化之一斑。《青海通史》在分析到南凉政权的经济发展状况时有这样一段记载:“官府、宫廷、军队需要大量的酒,可以推断当时一定有相当规模的酿酒作坊。当时青海不会有用来酿酒的葡萄,酿酒的原料只能是当地盛产的大麦或青稞。”至元朝时,青海酿造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东部农业区象酒、醋、面粉以及各种常用铁木器具等,除农户自己制造之外,也有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和工匠加工生产。然而,在青海酿造史上,用青稞酿酒,把青稞酒发展到高潮,并使它成为具有独特韵味的琼浆玉液而誉满天下的,当属酒乡之称的互助县威远镇。..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6页 转到

电话

消息

二维码

分享